找到相关内容76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张力的消解——禅学的佛学批判》第三章

    如果以《华严》无限相关的思想和不耻下问的善财童子的精神来看待基督与释迦的问题,也许不会停留于这种观点”。  遗憾的是,铃木之后的西田几多郎、田边元、西谷启治、阿部正雄等人莫不以西方哲学比附禅佛教为能事。...

    李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4357914.html
  • 回鹘观音信仰考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唐人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该经在卷51《入法界品》中阐述了观世音的神力。观世音向善财童子自称:   我已成就大悲法门光明之行...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0457938.html
  •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现象。大乘的入世精神,应如《维摩诘经》、《华严经》「入法界品」那样,普入各阶层,而不应该以参加政治为典范。(97)   不错,「参政与助选」皆非僧侣之所宜,但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淫坊酒肆,难道也是出...以「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一句机锋转语,斩断他内心深处的疑根,消除他「唯心」的见执,终于彻见了本来面目。(69) 然而,《史念》一书却举此公案为例而说,「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等同于鬘童子...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3958289.html
  • 南宗禅——自性的肯定与发扬

    。”即是说:不必断灭六根六尘,求得我法两空;也不必如,《华严经》善财童子寻访善知识那样去经过刻苦修行完成普贤“行愿”,因为凡、圣是没有区别的。“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借用《维摩经》维摩居士对光严童子论...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158561.html
  •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具足,真如之性通于情、非情,依报之草木等亦有佛性。又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礼弥勒之楼观,乃得法门三昧;无量寿经有宝树说法,莲华世界之海水宝树皆能说法,故亦有佛性。天台宗之草木成佛说,其教依法华涅槃而立,...胜智──依怙宝──桑勤巴──错拏瓦──门札巴──戒燃──童子光──杰公足──佛陀弟──虚空王──狮子贤──虚空幢──观世音──妙音──宗喀巴。   [17]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又称龙猛、...

    释如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1059208.html
  •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

    是体用的一个“回互”。又《入法界品》不单阐明心生万法, 还演绎心入法界成就法身的修道机制。先由释尊入定示所入法界之不可思议。次由普贤菩萨以行愿而入法界,以善财童子南行五十三参为线索。善财因文殊指示而南行, 最后在普贤座下证入法界。这之中, 佛代表导师, 文殊代表智慧, 普贤代表功德, 善财代表修行证果的比丘。由信而解, 由解而行, 由行而果。《华严经》云“三界所有, 皆由于心”, “十二因缘分, ...

    毛忠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459637.html
  • 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以净土信仰为核心

    佛菩萨、善知识的导引,而得以在此生迅速成就,此即《小品般若经》的长啼菩萨,《华严经》的善财童子。这些经典所表述的,仍然是原始佛教以来,“随信行”与“随法行”两个脉络的大传统;而且依凭信心、皈依善知识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259927.html
  • 法藏三性思想研究

    讲记》(台北:圆明出版社,民国八十三年一月,初版初刷。)  99. 释继梦:《慈悲圆满修持法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七参》(台北:圆明出版社,民国八十三年九月,初版初刷。)  100. 释霭亭:《华严一...

    陈绍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760015.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同异性进行理解。   (二)大乘经典中的菩萨戒概念:   1.《华严经》、《般若经》、《大宝积经》:   本经中多处提到菩萨不应舍菩萨戒,以及应学菩萨戒。在善财童子往诣弥勒菩萨时,即曾问:   “云...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

    善财童子一心勤求佛法,遍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艰辛过程,此与今日的游学参访如出一辙,实为今日青年树立了读书求学的典范。   明朝的袁了凡先生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功德悉皆无量,为善最乐。五戒可...是你的后方,到底哪边才是左,哪边才是右?哪边才是前,哪边才是后呢?因此,在《善生经》中,佛陀告诉善生童子不必礼拜方位,方位不是在虚空中,而是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礼拜的六方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夫妻...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860086.html